喝苏打水,真的能中和胃酸吗?
喝苏打水,喝苏打水真的和胃能中和胃酸吗?
2024-06-18 10:28:5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刘阳禾 责任编辑:刘阳禾 2024年06月18日 10:28 来源:扬子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喝苏打水,真的喝苏打水崇左市某某投资管理教育中心能中和胃酸吗?
专家:大量饮用可能适得其反,刺激胃酸分泌
王梦航
专家表示,和胃多数含糖的喝苏打水苏打水饮料反而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
生活中,苏打水常被认为是和胃一种健康饮品,尤其受到胃易泛酸者的喝苏打水青睐。南京市民陆女士工作压力一大就容易泛酸、和胃打嗝,喝苏打水于是和胃崇左市某某投资管理教育中心在办公室囤了一箱箱苏打水,“碱性水可以中和一下胃酸,喝苏打水总比喝碳酸饮料好啊。和胃”不过,喝苏打水宝妈许女士却有截然相反的和胃体验,孕早期因为反胃、喝苏打水呕吐也喝过苏打水,“真的没啥用!”
苏打水真的能帮助缓解胃部不适吗?专家指出,纯小苏打粉兑成的水,碱性浓度较高,对中和胃酸确实有作用。临床上,小苏打片就属于帮助中和胃酸的碱性药物。但市面上,一般小苏打饮品碳酸氢钠的浓度非常低,帮助中和胃酸的作用并不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专家: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
记者注意到,市面上的苏打水品牌繁多,其主要成分为:水、碳酸氢纳,有些品牌还会添加安赛蜜、三氯蔗糖、食用香精等。在电商平台热销第一的一种无糖苏打水,促销价约4.6元/瓶,有网友在评论区指出,“钠含量239毫克/升是不是太高了?”
价格不算便宜的苏打水,能长期当矿泉水喝吗?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马沁妍接受采访时称,相比于碳酸饮料,苏打水偶尔喝一喝即可,但不建议大家长期大量饮用。市面上多数含糖的苏打水饮料,不仅对中和胃酸的作用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刺激胃酸分泌。尤其对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分代谢转化还可能影响血脂和血糖的控制。
“即使是无糖苏打水,大量饮用后也会增加胃容量,过量的液体会刺激胃酸分泌,反而可能加重泛酸的症状。”马沁妍说,“此外,苏打水中的钠离子含量较高,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饮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病情。”
有的胃泛酸其实是碱反流
还需要提醒的是,有部分胃泛酸患者,实际上属于碱反流,饮用苏打水反而可能会加重症状,增加食管反流的风险。
马沁妍建议,对于反流症状明显的人,平常应少吃汤汤水水的食物,饭后可以多散步或者走动,帮助胃肠蠕动,加快酸排空。她指出,养胃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高脂、高糖饮食摄入,避免进食过饱、过快,食物避免过辣、过甜。
但专家强调,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胃泛酸症状改善不佳,建议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排除是否有器质性或者结构性的变化。另外,门诊有24小时的PH监测、胃食管压力检测,也可以帮助排查反流是否与胃动力或代谢障碍等有关。(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知识)
- 选秀前一天埃斯
- 特朗普提名其辩护团队多名律师,担任司法部高级官员
- 今起强冷空气给北京制造大风降温 明后天最高温或连创下半年来新低
- 原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赵广义被查
- 得分&篮板&出场时间赛季新高!李月汝11分9板助飞翼两连胜!
- 生活在杭州的大熊猫“丽丽”因病抢救无效死亡
- 美方计划于2025年部署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国防部回应
- 对话·科学先锋|生命密码守护者
- 突发!哪吒汽车,终于还是走到了这步
- 金与正谴责韩国再向朝鲜南部散发反朝宣传单
- 都立冬了 怎么全国还有多地气温超30℃?
- 员工出差归来直接回家,被算旷工遭开除!法院这样判
- 苏丹西部法希尔市遭炮击 已致13人死亡
- 员工出差归来直接回家,被算旷工遭开除!法院这样判
- 北京今天下午仍有分散性降雨,周六高温“持久战”将开启
- 国内首个法律AI基座大模型发布
- 特朗普提名其辩护团队多名律师,担任司法部高级官员
- 35岁女子查出“砒霜”中毒!医生惊呆:吃它3年,肠子都黑了......
- 6月17日:北京和安徽高考查分时间公布,数学和语文平均分持平!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中美不能重复大国冲突的旧历史
- 145岁上海交响乐团发布新乐季:大咖云集,群星璀璨 views+
- 今日辟谣(2024年6月24日) views+
- 长沙岳麓山橘子洲等景区临时闭园!游客称误认为积水公路是河 views+
- 亚蓉欧“空铁联运”国际班列在蓉首发 views+
- 美国拉斯维加斯蚊子数量激增 检测出携带多种病毒 views+
- 与长城深度合作Hicar,华为的汽车业务“多点开花” views+
- 历史一刻!嫦娥六号降落地球瞬间 views+
- 7月1日起沙特将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目的地 views+
- 多少分、多少位,可以报华南理工? views+
- 法塔赫和哈马斯第二轮磋商6月在京举行?外交部回应 views+